
05
2025
-
09
制杯機咋算效率?一文帶你理清行業黑話
作者:
咱們平時喝奶茶、裝果汁的塑料杯,都是制杯機 “批量生產” 出來的。對開工廠做杯子的老板來說,“一臺機器一小時能做多少個杯” 是最關心的事兒。
但想搞懂這個數,得先明白三個詞:“模”“腔” 和 “生產速度”。這仨不是單獨干活的,而是像 “面包房里的烤箱、烤盤和烘烤時間” 一樣,得配合好才能出活快、出活多。
今天就用大白話把這事說透,不管是剛入行的新人,還是想選設備的老板,都能一看就懂。
一、先搞懂 “模” 和 “腔”:制杯機一次能出多少個杯?
咱們先把制杯機想象成 “做杯子的流水線”,“模” 和 “腔” 就是流水線上的 “工位”,直接決定了 “一次能做出多少個杯子”,是效率的基礎。
1.“模”:就像 “一組烤盤”,一次能烤一批。
很多人以為 “模” 是單個模具,其實不是。它更像面包房里 “一組帶多個格子的烤盤”——一套 “模” 就是一個完整的 “做杯單元”,能從頭到尾完成 “加熱塑料片→壓成杯型→裁掉多余邊” 這一套流程。
比如你聽人說 “這是 25 模的制杯機”,意思不是有 25 個單獨的模具,而是這臺機器的 “核心模具組” 里,有 25 個獨立的 “做杯小流水線”。每次機器啟動一次 “模循環”(就像烤盤進烤箱再出來一次),這 25 個小流水線會同時做出 25 個杯子。
簡單說:“模” 的數量越多,機器一次能做的杯子就越多,比如 32 模的機器,一次就能出 32 個杯,比 25 模的效率高不少。
2. “腔”:就是 “烤盤里的小格子”,一個格子出一個杯。
如果 “模” 是 “一組烤盤”,那 “腔” 就是烤盤里的 “單個小格子”——每個 “腔” 就是一個做杯子的 “小空間”,塑料片加熱后,在這個空間里壓成杯子的形狀,一個腔正好出一個杯子。
咱們平時說的 “25 模”“32 模”,其實默認 “1 個模對應 1 個腔”,就像 “一個烤盤格子對應一個面包”。所以 25 模的機器,實際就是 25 個腔,一次出 25 個杯;32 模就是 32 個腔,一次出 32 個杯。
當然也有特殊情況,比如做特別小的杯子(像試飲杯),可能會做 “1 個模帶 2 個腔” 的設計,一次能出 2 個小杯,但這種情況很少見,大部分時候還是 “1 模 1 腔”。
總結一下:想知道機器一次能出多少個杯,看 “模” 的數量就行(默認 1 模 1 腔),比如 25 模一次出 25 個,32 模一次出 32 個。
總結一下:想知道機器一次能出多少個杯,看 “模” 的數量就行(默認 1 模 1 腔),比如 25 模一次出 25 個,32 模一次出 32 個。
二、“生產速度”:制杯機每分鐘能 “烤幾盤”?
有了 “一次能出多少個杯” 的基礎(模和腔),還得看機器 “每分鐘能做幾輪”—— 這就是 “生產速度”,直接決定了一小時、一天能出多少杯。
1、速度單位“模 / 分鐘”就是 “每分鐘做幾輪”。
行業里說生產速度,都用 “模 / 分鐘”,比如 “21 模 / 分鐘”,意思就是機器每分鐘能完成 21 次 “模循環”(就像烤盤每分鐘進烤箱再出來 21 次)。
這里要特別注意:別把 “生產速度” 直接當成 “每分鐘出多少個杯”!比如 21 模 / 分鐘的速度,要是 25 模的機器(一次 25 個),每分鐘出杯量就是 21×25=525 個;要是 12 模的機器(一次 12 個),每分鐘就只能出 21×12=252 個。
你看,同樣是 21 模 / 分鐘的速度,25 模的機器比 12 模的每分鐘多出 273 個杯!所以選機器時,不能只看速度,得結合 “模的數量” 一起算。
2、速度不是越快越好,“穩” 比 “快” 更重要。
很多人覺得 “速度越快越好”,其實不是這樣。機器速度受兩個因素限制,太快了反而出問題:
第一個是 “塑料的厚度”:比如做厚一點的杯子(像裝熱湯的杯,大概 1.3 毫米厚,行業叫 130 個絲),塑料需要更長時間加熱、冷卻,速度就不能太快,一般控制在每分鐘 18-22 模;要是做薄杯子(像奶茶杯,0.5 毫米厚,50 個絲),加熱冷卻快,速度就能提到每分鐘 25-30 模。
第二個是 “機器穩不穩定”:要是硬把速度提太快,比如把厚杯的速度從 20 模 / 分鐘提到 28 模 / 分鐘,可能會出現塑料沒加熱透(杯子薄厚不均)、杯口切不整齊(有毛邊),甚至模具容易壞的問題。到時候還得返工修杯子、修機器,反而耽誤時間,效率更低。
所以行業里更看重 “穩定的速度”,而不是 “最快速度”。比如一臺機器標注 “最快 30 模 / 分鐘”,但實際生產時,為了保證杯子質量,只能穩定在 25 模 / 分鐘,那 25 模 / 分鐘才是這臺機器真正能用的 “有效速度”。
三、算產能的 “黃金公式”:30 秒算出一小時能出多少杯?
搞懂了 “模”“腔”“速度”,就能用一個簡單公式算出機器的實際產能(每小時能出多少個杯),老板們選設備、算訂單工期,靠這個公式就行:
每小時產能 = 生產速度(模 / 分鐘)× 模的數量(個 / 模)× 60 分鐘
咱們舉兩個實際例子,一看就明白:
例子 1:25 模機器,速度 20 模 / 分鐘
每小時產能 = 20(每分鐘 20 輪)×25(每輪 25 個)×60(一小時 60 分鐘)= 30000 個
也就是說,這臺機器一小時能做 3 萬個杯,按每天工作 8 小時算,一天能做 24 萬個。
例子 2:18 模機器,速度 25 模 / 分鐘
每小時產能 =25(每分鐘 25 輪)×18(每輪 18 個×60=27000 個
你看,雖然例子 2 的速度更快(25 模 / 分鐘 vs 20 模 / 分鐘),但因為模的數量少(18 模 vs 25 模),一小時反而比例子 1 少出 3000 個杯。
這就提醒咱們:選機器時,別只盯著 “速度快”,也別只看 “模多”,得結合自己的需求算一算。比如做厚杯(速度慢),就優先選模多的機器(一次出得多);做薄杯(速度能提上來),可以平衡一下模的數量和速度。
四、行業趨勢:現在都愛用 “多模腔 + 穩速度” 的機器!
現在做杯子的工廠,都想 “批量生產”(比如給大型奶茶連鎖、商超供貨),所以 “高模腔” 的機器越來越受歡迎,比如 32 模、48 模的機器。
這些機器哪怕速度不算特別快(每分鐘 18-22 模),產能也很可觀:比如 48 模的機器,速度 20 模 / 分鐘,每小時產能 = 20×48×60=57600 個,一天 8 小時就能做 46 萬個杯,完全能滿足大訂單的需求。
而且現在的機器也越來越智能,比如用 “伺服電機” 控制模循環的節奏,避免多模腔時有的腔沒壓好;用 “分區溫控” 保證每個腔的溫度一樣,做出的杯子厚薄均勻。這些改進都是為了讓 “多模腔” 和 “穩速度” 配合得更好,既快又能保證杯子質量。
五、總結:記住 3 點,選對制杯機不踩坑
不管是剛入行的新人,還是要采購設備的老板,記住這 3 點,就能看懂制杯機的效率:
01看 “模的數量”:
知道機器一次能出多少個杯(比如 25 模一次 25 個,32 模一次 32 個);
02看 “生產速度”:
知道機器每分鐘能做幾輪(比如 20 模 / 分鐘就是每分鐘 20 輪);
03算 “每小時產能”:
用公式 “速度 × 模數 ×60”,算出實際一小時能出多少杯,看是否符合自己的訂單需求。
以后不管是看設備參數,還是和廠家溝通,只要聊到 “模”“腔”“速度”,你就能清楚知道這臺機器到底能不能滿足自己的生產需求,不會再被專業術語繞暈。畢竟對做杯子的生意來說,選對機器,才能又快又好地賺錢!
新聞
2025-09-05
2025-08-21
2025-08-15
2025-08-12
2025-08-01
2025-07-26